日志详情

天净沙 秋思

薛媛媛2024/7/23分类:教学设计

天净沙﹒秋思

教学目标

1.了解元曲的基本知识和特点;了解马致远的文学常识。

2.反复诵读品味本曲遣词造句的妙处,品味本曲的意境。

3.理解作者寄寓在作品中的情感,培养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了解元曲的基本知识和特点;了解马致远的文学常识。

2.反复诵读品味本曲遣词造句的妙处,品味本曲的意境。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1课时

一、情境导入

七百多年来,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到这篇作品。因为它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怀主人公置于特定氛围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这是一篇抒情作品,仅用28个字,就生坳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

二、整个感知

1.作者简介

马致远,号东篱,元代杂剧作家、散曲家,他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所作杂剧现知有15种,流传至今的有《青衫泪》《汉宫秋》等7种,代表作《汉宫秋》是元杂剧的优秀作品之一。

2.基础字词

枯藤:枯干的藤条。

昏鸦:黄昏时回巢的乌鸦。

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驿道。

断肠人:多指漂泊在外,思念家乡或亲人的人。

天涯:天边,指极远的地方。

3.元曲知识

元曲是继唐诗、宋词之后兴起的一种艺术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

杂剧就是戏剧。一部杂剧,一般由四折戏加一个楔子构成。一折,相当于现代戏剧的一幕;楔子,相当于序幕或过场,放在全剧的开头或中间。角色有旦、末、丑、净等。除演唱外还有科白,“科”表示动作或舞台效果,“白”是道白或说白。先白后唱,是元杂剧的定格。

散曲包括小令和散套两部分。小令是单个的曲子,跟现代的歌词大致相近,是按曲调创作的,每个曲调都有自己的名称。各个曲调的字数和句式都不相同,常用于写景、抒情。课文中所选的元曲,就属于这种形式。散套,又称“套曲”“套数”,通常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子连缀而成,长短不论,一韵到底,一般都有“尾声”,适宜于叙述比较复杂的内容。

4.品一品 (从内容、情感方面)

1)小令中能显示全篇主旨的词语是什么?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断肠”。“断肠人在天涯”。抒发了作者孤苦寂寞、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

2)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小桥流水人家”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这些景物都是扣着什么来写的?

(前者描绘了一幅凄凉深秋晚景图;后者描绘了温馨恬静的景象;情。)

5.赏一赏(从表现手法方面)

1)诗人为什么要写温馨的“小桥流水人家”?

(以乐景写哀情,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和思乡。)

2)这首小令在写法上还有什么特点?试举例分析。

①意象并列。用九种景物并列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完整的画面,没有动词、关联词,给读者更大的想象空间,更多的想象自由。②寓情于景。将“断肠人”的情感寓于“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景物中,充分表达了漂泊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

6.写一写

展开想象,写一段描述性文字。

(一个秋日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冷飕飕的西风,独自缓缓行走在古道上。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暮鸦。不远处,在小桥流水近旁的稀疏村舍里,人们正在准备着晚餐,炊烟缕缕。这时太阳快要落山了,自己却还在漂泊异乡的旅途上,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三、研读课文

1.比一比

天净沙(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天净沙·江上(张可久)

嗈嗈落雁平沙,依依孤鹜残霞,隔水疏林几家,小舟如画,渔歌唱入芦花。

天净沙(无名氏)

平沙细草斑斑,曲溪流水潺潺,塞上清秋早寒。一声新雁,黄云红叶青山。

为什么马致远的小令似乎更能打动人?

因为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情绪、情感特点(惆怅、忧愁、悲苦)鲜明,这和曲中的一系列富有这类情调而且妙合无痕的事物有着密切关系。其他三首比较模糊,甚至不统一,如白朴描绘的画面色调与抒发的情感大相径庭。“断肠人在天涯”是画龙点睛的一笔,其他三首没有这么醒豁的“诗眼”。而且这一句使全曲进入了人的心灵,显出情感的深度,其他三首基本上或较多地停留在视觉图景的表层。

《天净沙·秋思》写的是羁旅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思乡绝唱”),思乡愁绪往往更能打动人。因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对读者的感染程度、对读者心灵的触动更大。

当然,另外三首《天净沙》也各有其好处,描写风景色彩明丽,心境平和宁静,也有一些佳句,如“隔水疏林几家”等等。其中,张可久的又尤好。

2.积一积

你还知道哪些表现离愁的诗句?

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四、课文小结

这首小令通过描写一系列景物,勾勒出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五、布置作业

    1.完成教师布置的网上作业。

    2.背诵《天净沙·秋思》。

上一篇: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