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详情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

吕丽娟2021/10/6分类:教学设计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学习陶渊明的田园诗代表作,感受田园诗的取材及陶诗的风格。

2、读懂《归园田居》,体味朴素、形象的诗歌语言。

3、诵读品味诗歌,感受宁谧优美的田园风光,体悟陶渊明闲适恬淡的生活情趣。

情感目标:1、学习诗人洁身自好,不与俗世同流合污的思想品格。

2、感受诗人固守回归自然的本性,回归精神家园的淡泊心境。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学会诵读诗歌,感知诗歌内容。学习鉴赏诗歌语言,体会诗歌所蕴涵的情感。

学习难点:正确评价陶渊明放弃官场、归隐田园的生活道路选择,培养学生的修身意识。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1.作者:

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田园诗人,浔阳柴桑人。自称“五柳先生”。他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他曾三次出仕,三次退隐,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主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园田居》(五首)、《饮酒》(二十首)等。在东晋末年,玄学盛行的背景中,他的诗表现出一种新的人生观与自然观,反对用对立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入与自然的一体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梁朝学者钟嵘,在《诗品》中高度评价陶渊明是山水田园诗歌的宗师。从陶渊明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其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陈子昂。而陶渊明与最早的山水诗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得不可胜数了 。

2.背景:公元405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陶渊明的这次辞官回家是最后一次,从此再也没有出仕。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

3.五言诗  五言诗,古代诗歌体裁。是指每句五个字的诗体,全篇由五字句构成的诗。五言诗可以容纳更多的词汇,从而扩展了诗歌的容量,能够更灵活细致地抒情和叙事。在音节上,奇偶相配,也更富于音乐美。因此,它更为适应汉以后发展了的社会生活,从而逐步取代了四言诗的正统地位,成为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初唐以后,产生了近体诗,其中即有五言律诗、五言绝句。唐代以前的五言诗便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

4.《归园田居》组诗

作者在晋安帝义熙元年,主动辞去了彭泽县令,决意退隐田园,从此不再出仕。次年写了《归园田居》组诗五首,作者描绘了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了归隐后的愉悦心情。在诗人的笔下,田园是与浊流纵横的官场相对立的理想洞天,寻常的农家景象无不是现出迷人的诗情书意。诗人在用白描的手法描绘田园风光的同时,也巧妙地在其间融入自己的生活理想、人格情操。课本中所选的是第一首。

三.比较阅读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简注】

孟浩然(689-740年),名浩,浩然是他的字,襄阳(今湖北省襄阳县)人。他的一生很不得志,四十岁时才有机会到长安去谋求官职;终因无人肯引荐提拔他,于是只好返回家乡,过隐居生活。但是,他不甘寂寞,时常同张九龄、王维等官僚来往,与李白、王昌龄等诗人赠诗唱合。 张丞相:即张九龄,公元733年(唐玄宗开元十二一年)担任丞相职务。 涵虚:包括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 太清:天空。 云梦:古代的两个大沼泽,在湖北省长江南北两侧,江北为云,江南为梦,后来大部分变成陆地。合称“云梦泽”。 岳阳城:今湖南岳阳市,在洞庭湖东岸。 济:渡河。 端居:平常居处,闲居。 耻圣明:有愧于圣明之世。

羡鱼:羡慕钓鱼。《汉书·董仲舒传》中说:古人有言曰:“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意思是,与其空口赞赏别人的成绩,不如自己扎扎实实地做点事情。

二、自主学习

1.正音

羁(      )拙(     )荫(    )暧(    )墟(      )樊(      )

2.请同学找出诗歌中有比喻义的形象,并理解这些形象包含的意思,揣摩诗人的情感。

3.小组合作,探讨诗眼——“归”,带着四个问题研读。

1)为何而归?

2)从何而归?

3)归去何地?

4)归去如何?

四、拓展训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

a.和亲 和畅 和衷共济 曲高和寡

b.哄闹 诱哄 哄堂大笑 一哄而散

c.阿附 阿胶 阿其所好 阿谀奉承

d.提防 提携 提纲挈领 提心吊胆

2.下列词 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邦交 妥帖 平心而论 解铃还须系铃 人

b.影碟 辚选 名门望族 横挑鼻子竖挑眼

c.销假 蝉联 不假思索 一年之季在于春

d.凋敝 嬗变 毋用置疑 多行不义必自毙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近几年,铁路的发展非常迅猛,许多大城市之间每天都至少开通一班次城际列车,朝秦暮楚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奢望了。

b.“报料大王”邱毅说到“机要费”的时候,把矛头直指陈水扁,认为陈水扁难逃干系,这种含沙射影的批评方式在台湾政坛随处可见。

c.服饰是人们生活水平、思想观念的体现。现在的女孩子个个都是花枝招展,绿肥红瘦,同20世纪60年代全国一片绿(绿军装)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d.冷血动物乐队以狂暴的乐风和无以复加的疯狂演出横扫北京摇滚舞台,在当时中国grunge音乐风起云涌的背景下,冷血动物声名鹊起。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2009年1月23日,广州火车站等待乘车回家过春节的旅客大约50万人左右,把整个火车站围得水泄不通。

b.和《小说月报》彻底迎合读者的办刊方向不同,曾经被众多评论家、作家看重的《小说选刊》在2009年的变化更大。

c.姜文的《太阳照常升起》能够获奖的原因是电影中想象元素组合的力量造成的结果。

d.美国驻山东总领事查理先生曾到过几个济南的周边城市,其中威海优美的风光和生活环境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拓展阅读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阅读下面一首诗歌,诵读并交流自己感知到的陶渊明田园诗诗风及诗人形象。

 酒 (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这首诗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请选这四种表达方式中的任一种,作简要评析。

2.历来论者对这首诗的第六句持不同见解:有认为“悠然见南山”好的,也有认为“悠然望南山 ”好的。请简明扼要地谈谈你的看法。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你将还给家长一个怎样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