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详情

水调歌头

郅小平2022/11/6分类:教学设计

《水调歌头  中秋》教学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苏轼及本词的创作背景和主旨

掌握本词的名句和哲理句

方法与过程

借助工具书理解词意

反复朗读体会词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苏轼的乐观旷达的心胸,正确看待人生的悲欢离合

教学重点:理解本词所表达的哲理和美好情感

教学难点:把握作者人生态度的矛盾与所展示的旷达情怀之间的关系。

学情分析

分析学生状况:学生对课文比较熟悉,但是对文章的内含的理解不是很透彻。

制定的教法学法:讲授法:讨论探究法;激趣法;创设意境法;美景陶冶法;指导朗读;学生诵读;借助多媒体及资料理解文本。

3、媒体运用分析

运用哪些媒体:录像片、投影

媒体运用的时机:在学生出现困惑的时候、在学生回答后需要教师点

评的时候。

媒体运用的目的:是让学生解惑;在短时间内了解更多的知识。

教学设计

一、 新课导入  : 唐朝诗人李白,斗酒诗百篇,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被誉为诗仙。北宋词人苏轼虽不善饮酒,但也有大醉之时。他给我们留下什么了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水调歌头》来探个究竟.(采用激趣法)

出示课件1:题目

二、走近作者

下面请同学介绍作者(采用讨论探究法)

出示课件2:作者简介

      苏轼(1037 - 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在散文、诗、词、书、画等方面成就都很高。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传诵甚广。《水调歌头》这首词写的是他41岁被贬谪到山东诸城,在中秋之夜怀念弟弟苏辙(字子由)所作,词中表达的美好情感的词句既表现了他的旷达情怀,也表达了人类共同的祝愿,因此流传千古。

三、出示课件3: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了解苏轼及本词的创作背景和主旨

掌握本词的名句和哲理句

2、方法与过程

借助工具书理解词意

反复朗读体会词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苏轼的乐观旷达的心胸,正确看待人生的悲欢离合

教学重点:理解本词所表达的哲理和美好情感

教学难点:把握作者人生态度的矛盾与所展示的旷达情怀之间的关系。

  四、初步感知课文

1. 范读课文。

出示课件4:要求:

学生闭眼体会,说说你的眼前浮现了什么画面?(创设意境法)

2、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自由读。注意重点字的读音及词义。

 出示课件5:给字注音并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宫阙què:宫殿     不胜 shēng禁受不住    绮qǐ户:雕花的门窗    婵chán娟:指月亮

五、再读文章。

(1)朗读指导(朗读指导法)

1.注意朗读的速度,讲究语气的急切、舒徐、抑扬顿挫

2.。以词人的身份进行朗诵,亲自体会词人思想感情的变化。

(2)教师范读,学生和教师一起体会词人感情变化。

出示课件6:朗读指导

4)学生根据词人感情变化,采取小组竞赛形式。每组派一名代表读。(讨论探究法)

(5)学生齐读。

六、整体把握课文  (讲授、探究混合法)

出示课件7:整体感知

1、从序言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中秋”“兼怀子由”告诉了做词的时间和目的。

提示:当时子由被贬谪到离苏轼约数百公里的山东济南,兄弟七年没有见面了。

2、词的上下阙各写了什么内容?词人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叙述作者身世感慨和矛盾心理。

      板书:饮酒问月   

——体现苏轼屡受打击后在“出世”与“入世”之间抉择上的徘徊困惑心态;于是想到乘风飞往月宫去,可是又担心在高寒的月宫自己难以承受,——借神话传说中的仙女相比,表达作者出世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既然月宫回不去,还不如在人间——说明苏轼愿意在人间为国家出力,这显现苏轼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词的下片,先是讲自己彻夜难眠、月影移动,转过红色的楼阁穿过雕花的门窗。这样写的目的是?——承上启下,自然转入到思弟之情的另一个主题上了。

     板书:难眠怀弟 

接着问月:为什么偏偏在人们分离时团圆呢?——1,什么语气----反诘埋怨;2,怀念谁?---弟弟子由。接着有己推人,人间有悲欢离合如同月亮有阴晴圆缺,自古以来没有不可能完美无缺的。——什么语气、态度?------对离人的同情抚慰,更是赋予哲理,表现诗人旷达的心胸和情怀。最后用月光的普照表达对天下所有离人的祝愿:只希望人人岁岁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这样的名句体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深挚崇高的思想境界,美好的祝福。最后两句是名句

七、出示课件8:问题探究

A本词哪一句最能体现对弟弟的思念?

B哪一句最富有哲理?

C哪一句是名句?

D本词的特点:

明确:以月为中心贯穿,色彩绚丽,想象奔放,阐发哲理含蓄自然。

出示课件9:品读佳句

说说你最喜欢那几句?并说出理由。

出示课件9:课堂小结

中秋本该是一个亲人团圆其乐融融的传统节日,此时此刻,对月千里怀人,心情自然是忧郁的。但是胸怀豁达的苏轼能从哲学的高度来看待人间的“圆”“缺”,字里行间仍然充满坚强、乐观的生活意志。其词立意超然乎尘垢之外,清奇无比,想落天外,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杰作。

八、   诗歌共色(美景陶冶法)

同学们,诗中月亮是圆圆的,却也是涩涩的。歌中的月亮是空灵的,却是释怀的。让我们在歌中再次品味苏轼的《水调歌头》。)

出示课件10:播放flash《水调歌头》,全体合唱。

 九、布置作业

出示课件11:作业

1、写出描写月亮或友情的三句诗,默写本词

2、小作文:根据下文开头,发挥丰富想象和联想,续写文章。

            金秋十月,夕阳西下。一老农坐在自家的田埂上,一边抽着烟,一边浮想联翩…… 

板书:

水调歌头  中秋

苏轼

上片:饮酒问月-------追求美好生活

下片:难眠怀弟-------探求人生哲理

教学设计及实践得失的思考

在实践中,我认为本节课成功的是运用多媒体,开扩了学生的视野,能够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围绕中心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苦躁的知识情趣化了,直观化了,不仅从课件中掌握知识,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认为在问题设计方面做的也不错,由浅入深,深入浅出。环环相扣,时时激趣,让学生从诗句中了解作者的处境,从诗句中理解的思想感情,最后,为了让学生学习作者想象的写作方法,我又布置了一篇续写的作业。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