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详情

教学

张卫红2024/10/8分类:教学设计

作文指导:有一种甜  

题目中心词:甜!,是比喻一种感觉,那种让你感受到关爱、快乐、幸福、温馨、奋进、昂扬;等一切积极美好的感觉,都可以统称为甜!,而不是实实在在的味觉上的甜。修饰部分的有一种!,在传递着关干甜的丰富的内涵:能点出有一种就意味着考生将选的素材应该是不同于一般的甜!

调动生活积累,选出与题目相匹配的写作材料。调动生活积累时,要尽量开放思维,多列出一些具体事例来。例如本题,凡是能够带来“甜”的感受的事情、情景、景致、细节,都可以作为文章材料,可以是:妹妹的笑容很甜、妈妈亲手做的奶茶很甜、帮助别人爬上台阶的感觉很甜、其乐融融的午后聊天很甜。

有一种甜,是时间的洪流冲淡不了的:有一种甜,让人回味无穷:

有一种甜,萦绕心头永不散去:有一种甜,是妈妈不变的唠叨:

有一种甜,是先苦,后甜……也可以是严厉的神情,冷冰的话语,那是甜穿着厚厚的外衣:挥汗如雨,努力拼搏,那是甜派来的急先锋;一次次被否定,一次次再出发,那是甜化了妆将你陪伴……更可以是:自信大增时的欢喜,成功展示自己时的激动,超越自我时的莫大快慰,与人为善时的内心快乐……


【审题误区】如果考生审题时,只想到味觉上感受到的“甜”的话,而且单纯从味觉上就甜论甜,容易流于浅层。同时,审题时还要注意题目中的“有一种”,应该是写让你感触最深的,你觉得最特别的“一种”甜,并非是多种美好感受,而且要注意体现独特性。



风不言,轮回悠悠岁月,天光浅,氤氲如水流年。抹抹阳光,清风微抚,吹动书页,如一首小夜曲发出的声音。有一种甜,叫读书,甜在眉间,甜在心间。

树叶圆圆,青草绵绵。小时候,妈妈给我买了一本《英美文化读本》,封面是一个穿着裙子盛装的国王傲然地站在一堆巨石前面。书里有节日、颜色、天气、神话、艺术、动植物等介绍。我最喜欢的是各种节日,如耶诞节、万圣节、感恩节等。我曾问妈妈:“感恩节和我们哪个节日最相似啊?”妈妈温柔地说:“感恩节和我们的春节最相似了,在感恩节有家人团聚,有隆重的晚餐……”就这样,一个个故事让我了解到了不同的节日文化。有一种甜,叫过节的日子。

流水溅溅,绿荫悠悠。小学回家时特别喜欢看《西游记》里的妖怪。像花果山四健将“崩芭二将军”,乱石山碧波潭小妖“奔波霸”,后来得知这些词是音译词,分别是“猴”“吐蕃”的意思。西游记里有多少妖怪具体也说不清,只记得问过父亲:“大闹天宫的孙悟空能打败天神却为什么打不过西天路上的一些妖怪?”爸爸说:“在取经路上,遇到的妖怪就像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有时需要借助外力才能解决难题。一个人的本领再大,也不能独立解决所有问题。”也许生活也是这样,当我遇到小升初,感觉困难像一座大山,在父亲、母亲、老师、同学的帮助下,在自己的奋斗中,大山也都翻越了。有一种甜,叫克服困难的生活。

秋虫喧喧,清风缓缓。中学后,我放下了喜欢的《名侦探柯南》,开始阅读推荐的名著,和尼莫船长去探索海底的世界,从太平洋到南极;和同学一起感受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法国作家大仲马说:“人生的意义就蕴含在两个词里——希望和等待”。尼莫船长学识渊博,为躲避殖民者的压迫,驾驶自己设计制造的“诺第留斯号”潜水艇,潜入海底。在海底之旅中,他始终充满希望,成功解除了搁浅、冰山封路、鲨鱼袭击等险情;他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等待,召唤社会正义和人类平等的到来。有一种甜,叫人生的味道。

氤氲书香,沁人心脾。现在的我已深深感受到书中的情感。文化的感悟、人物的精神、人生的意义定将永藏,有一种甜,叫读书。

篇二:有一种甜

时光不语,悠悠多少流年;书香味过,页页滋润心甜。儿时渴望舌尖上滑过的甜蜜,长大后又开始留恋书页中的一种甜。书,这微甘的世界里,伴我成长。

星河欲转,云连晓雾。仍犹记,我的第一套书——儿童版《昆虫记》。现在仍在惊叹自然界里奇妙的昆虫——蝉在地下自我蜕变多年,只为在最灿烂的夏夜里唱出自己的歌;萤看似柔弱,实际上是凶狠的肉食昆虫;蚂蚁虽小,在灾难面前也能团结一心共同面对……从此,我对时间生命都抱有一份尊敬,不再去踩蚂蚁捉蝴蝶;同时,一颗兴趣的种子也种进我的心理,也开始像当年的法布尔那样,趴在草丛里,观赏生命。有一种甜,叫尊重、叫爱好,是生之希望。

料峭春寒,风穿叶林。儿时的童话,拓宽了我的“脑洞”;再长大点的名家名作,便浸润了心灵。五年级最喜欢的书是老舍的《猫城记》,它讽刺了上世纪中国——猫国军阀大蝎为了几片迷叶打死一个猫国人,像极了当时军阀对人民的压迫;猫国人贪食迷叶,导致国力衰弱,甚至文化迷失,到最后被灭种,象征清末鸦片盛行的中国;大鹰、小蝎这些有知识的、看透了社会的猫国青年纷纷为国就义,混乱的猫国教育,文物贩卖……我当时看得脊背发凉,也似乎隐约看到了老舍ZS的原因:知识份子们不被重视反而被打压。后来的《骆驼祥子》再无当初的惊艳了,不可否认,后者的成就笔前者高。有一种甜,叫思考,叫探寻,是思之关键。

蓦然回首,灯火阑珊。初一寒假,重拾了半年未进行的阅读计画。我随意从书架上抽下《海底两万里》,只读了几页,就被深深吸引了,便接着读下去——太平洋海底的丛林,新几内亚岛上的“极乐鸟”,南极的冰川……仿佛置身于“诺第留斯号”,去探索这个奇妙的世界。身为地理迷的我,当时的一大乐趣便是在地图上画出他们的行踪轨迹。它带给我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尽管有些不完全准确。同时,我迷上了科幻小说,人类对未知的好奇心、探索欲和轻微恐惧是永存的,于是,我决定进军现代科幻小说,《三体》便是下一个目标。有一种甜,叫狂想,叫探索,是魂之科学。

风过无言,轮回多少年;小满未满,流经何岁月……书山有路学海无涯,书,是一种甜,润了华年,伴我成长。


篇三:有一种甜 

       小时候的夏,每到外婆家都要尝尝外婆做的丝瓜。那一碗丝瓜汤给我的是清香的淡淡的甜。

     外婆家的饭,是柴火烧的。木柴烧起来时,会有灰暗的烟在厨房散开。外婆先舀来一勺清水倒进锅里。直到木制的大锅盖被拿起,水蒸气直往外冒时,外婆才把切好的丝瓜从菜刀片上推入锅,也不再放什么其他的调料,熟了放两把葱花。上了盘,翠柔的丝瓜,清香可人。  外婆先是夹给我。丝瓜烫,开始我只能慢慢一片片吃吃,每一口都是细嚼慢咽。丝瓜甜,尤其是吃到尽头的那一碗丝瓜汤。那甜,轻轻柔柔的,百吃不厌。

     过了好几年,妈妈让外婆来城里帮忙带弟弟。外婆就过来了。这之后,我和弟弟就更像掉进了蜜罐,吃的穿的都被外婆照顾的妥妥帖帖。外婆依然喜欢给我做丝瓜吃,只是没有柴火熏出来的烟,也没有火苗带来的暖和,外婆熟练快速地做出了丝瓜汤。吃一口丝瓜,清香淡雅,喝一口丝瓜汤,醇厚悠长。平时口味重的我对丝瓜却有一种独特的情感,或许是它带着外婆的记忆,可能也是它与其他菜不同的清香的味道。

外婆看着我一次又一次夹起,脸上也带有幸福满足的笑容。 窗外的一缕阳光照在丝瓜汤上,阳光的柔软与丝瓜的柔在一起,又是一种怎样滋味?望着丝瓜,我又觉得外婆也像这丝瓜的感觉,柔软的,清爽的,总给人干净朴实的感觉。

外婆和丝瓜总是一同出现在我的记忆里,清淡柔香,但十分深刻。

    有一种甜,是记忆中温柔的外婆和香柔的丝瓜。那是我最爱的味道。

上一篇: 教学设计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