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详情
桂林山水
常艳艳2021/9/26分类:教学设计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许昌经济开发区长村张小学 常艳艳
本篇课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桂林山水》。《桂林山水》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写景佳作。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使学生通过阅读感受桂林山水之美,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二是通过品味词句,反复诵读积累语言,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学情分析:
由于这篇课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他们大部分没有见过桂林山水,单凭文字感悟理解是很枯燥乏味的。于是我设计了一些录像片让学生看,可以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亲眼所见,再从中感受桂林的山水之美,更深层的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之美。对于文中的一些排比句的用法,学生有一定的基础,理解起来不会很难的。仿写会出现一些问题的,教师要结合具体实际加以引导和评价。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写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漓江、无暇、翡翠、峰峦、屏障、竹筏、波澜壮阔、水平如镜、连绵不断,并能通过朗读或联系上下文或查字词典理解其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背诵课文。
过程和方法: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3、仿照课文的写法描写一处风景。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享受审美的乐趣。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感受桂林山水独特的美。
2、2积累好词好句。
教学难点:
1、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思。
2、2、仿照课文的写法描写一处风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诱发美
1、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祖国的东西南北中,处处都有迷人的景色。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处你印象最深的景色?学生介绍自己印象最深的景色。
2、师:今天,我们来欣赏桂林山水。(板书课题:桂林山水)桂林山水给你怎样的感受呢?(播放桂林山水录像片)
学生欣赏,然后谈感受。
二、初读课文,感知美
1、师:这么美的景,怎能让人不喜欢呢?下面请同学们朗读课文,从文字中去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我相信同学们能读得好!遇到难读的地方,向同桌请教,并多读几遍。
2、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学生自由读
3、同桌互读,相互正音
4、把自己读得最满意的地方读给小组的同学听。
5、回答:桂林山水独特的美。
6、“让学生把自己最满意的地方读给小组里的同学听”,这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享受激励、鼓舞和鞭策,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丰富的情感体验。
三、探究课文,品味美
(一)、读中感受美
1、感受“水”美
(1)、播放多媒体课件: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和漓江的水。学生凭借感官从画面比较中感受漓江水的独特美。
(2)、你能把漓江的水美美地读出来吗?
(3)、说一说: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2、感受“山”美
(1)、用多媒体课件先后展示: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和桂林的山。学生凭借感官从画面比较中感受桂林山的独特美。
(2)、你打算怎样来读桂林的山呢?
(3)、播放课文配乐。
(4)、说一说: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
3、感受“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境界美
(1)、播放录像片断:游客成竹筏畅游桂林山水的情景。
(2)、假如你也乘着竹筏荡游在桂林山水之中时,你想把那般情景描述一番吗?请带着你的感情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学生配乐朗读
(3)、说说“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思。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谈一谈。
(二)画中亲历美
师:通过同学们对桂林山水画面的感受,对描写桂林山水文字的朗读,在你们的头脑中,一定有了许多美好的画面,那就动手画一画吧!画完后交流一下。学生自由作画并交流。
(三)、说中体会美
1、师:同学们,桂林的山水如此美不胜收,大家都很喜欢吧?你们也想赞美一下桂林山水吧?那就请同学们为桂林山水美言几句吧!可以是自己创作的小诗,可以是几句发自肺腑的感言,也可以引用名言或诗句。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赞美桂林山水。
四、启发想像,创造美
1、假如你是桂林山水的导游,你怎样想游客介绍桂林山水的美?
2、学生自主组织导游词并进行交流
五、欣赏诗歌,升华情感
师:桂林山水是一副奇丽的画卷,是一首抒情的歌曲,是一段旖旎的诗篇,是一处温柔的仙境,让我们一起欣赏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老师朗诵,并配以画面展示。
六、自主质疑,拓展延伸
1、学了课文,你还有什么问题?
2、观察一处风景,并用生动的语言描述。
小组交流,然后小组代表汇报组内还未解决的问题,并全班讨论交流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共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