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详情

《火烧云》教学设计

刘阳2021/10/10分类:教学设计

《火烧云》同课异构教案

介绍: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三年级语文组的刘阳,今天我带来的课程是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火烧云》(第二课时)。《火烧云》选自著名作家萧红的《呼兰河传》,是一篇非常经典的作品。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

教学过程:

同学们,请大家挺直自己的身板,抖擞精神,现在我们开始上课。

一、复习导入

1.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多美的火烧云哪!今天,就让我们继续跟随现代女作家萧红到天空中遨游,领略大自然的壮美,感受夕阳西下时火烧云的瑰丽吧!

2.在第一课时中,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有哪位同学告诉老师“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火烧云的?”xx,你来,真棒,温故知新,课后你一定好好复习了。本篇文章就是根据火烧云的活动过程,分为三个部分来行文:火烧云上来了,火烧云的变化,火烧云下去了。上节课,初步领略了火烧云的风采。

3.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课文,欣赏萧红笔下的火烧云,看看火烧云有哪些特点?作者又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出来的?

二、精读感悟,品文赏云

(一)赏析火烧云给天空、大地带来的变化。

1.火烧云可真美啊,请同学们自读第一自然段,找出表示火烧云颜色的词语。Xx,你来说,有红色、金色、紫檀色,你找得可真准确,其他同学找对了吗?

2.老师还有一个问题要问你: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都是直接描写火烧云的吗?

预设:不是,它们是霞光照在大地上人和动物的颜色。

同学们,把掌声送给他,他不但读书认真,而且还很善于思考。多么神奇的霞光啊!竟然给大地上的一切都抹上了一层瑰丽的色彩,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感受一下霞光带来的童话般的世界。你们读得可真棒啊!但是注意不要拖音,这样效果会更好。

有谁愿意自告奋勇再来读一读这句话,再次感受火烧云的奇妙变化。好,你来读,宝贝,你真勇敢!读得也很优美,老师仿佛看到了在火烧云映照下的美丽景象。

3.现在我们再来看这段话,出示句子: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问:这三句话有什么共同之处?你来说:每句话都以“了”结尾,你真善于观察。

4.那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一自然段一共用了几个“了”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了(7个)。

5.启发:从这7个“了”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火烧云的威力真大啊,天空布满霞光,周围的人和动物在霞光的照耀下呈现出各种颜色。(增加介绍,同时范读)

6.那人们为什么将一种云称为“火烧云”,课文中的哪句话有所照应?同学们找得可真准确,我们一起来看2自然段: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这句话写得好吗?我们一起来夸夸它。

预设1:

预设2:

 “烧”字既表现了晚霞如火焰般的红艳,又避免了与后面的“红彤彤”一词相重复,并写出了动态感,突出了云的颜色,并点明了课题。

7.第二自然段有什么作用呢(过渡段)

(二)赏析火烧云的颜色变化。

1.下面让我们把目光从地面转向天空,快速读课文3-6自然段,思考:作者是分几方面来写出火烧云的变化的?(同学们,你们说得真好,作者就是从颜色和形状两个角度入手,来写这火烧云的)

2.读一读第3自然段,圈出表示颜色的词语,说一说火烧云颜色变化有什么特点。

3.体会颜色的丰富。

1)你们都找到了哪些表示颜色的词语: 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哇,同学们不由得感叹到:火烧云的色彩变化真丰富。火烧云只有这七种颜色吗?文中哪句话告诉了我们--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有见过的颜色。这个说明火烧云有什么特点呢?:颜色很多!

(2)你们看,这些颜色多漂亮啊!天空中这么多的颜色交织在一起,那是多美的呀!作者不禁感叹到“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一遍第3自然段吧!

(3)天空中这么多的颜色交织在一起,那是多美的景象呀!能不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出火烧云的颜色之多呢?(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绚丽多彩、色彩斑斓、五光十色……)

(4)同学们,这些描写火烧云颜色的词语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吗? 归纳总结可是个好方法,我们现在来找找规律吧!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这些描写颜色的词的构词的方式各不一样,

红彤彤 金灿灿 __________ __________是叠词形式出现的

半紫半黄 半灰半百合色 __________(两种颜色交错在一起)葡萄灰 茄子紫 __________ __________(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进行比拟,让颜色若在眼前)

我们来看第三类词语,有什么特点呢?前面是一个事物的名称,后面是一个表示颜色的词 ,这两个部分之间还有一种关系,我们如果把“梨黄”这个词说成一句话就是:像梨一样的黄色;“葡萄灰”就是——葡萄一样的灰色。同学们你们学会了吗?可以试着说几个这样的词语。

这一段中,有一个词反复出现了很多次,同学们找到了吗。原来是四个“一会儿”,这又说明火烧云的颜色变化除了多还有什么特点?

颜色变化很快。火烧云变化的特点是颜色众多,变化很快。

5)还有哪里让你感受到火烧云颜色变化的“快”?我们继续向后看,请同学们观察下面两句话,比较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那想一想:为什么用顿号而不用“和”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感受一下他们的区别。我们在原来的课程中学过:顿号与“和”都是表示并列,使用顿号能使语速更快,正好表现火烧云的颜色变化快。

6.这段话是要背下来的,谁有好办法,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这段话背下来?(记住7种颜色,其中4中颜色要加“一会儿”。) 

我们一起来试着背一背吧。

(三)赏析火烧云的形状变化。

1.过渡:火烧云不但色彩绚丽,更有万千姿态!请同学们思考:火烧云的形状变化有什么特点?

2.我们先来看看作者把火烧云想象成了什么动物?

出示:

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

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

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

这是课文的第4—6自然段的开头,读了这三段的开头,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1:火烧云有各种各样的形状。

预设2:火烧云形状变化的速度很快。

追问1: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它形状变化的速度很快?(“一会儿忽然、接着”这些词语)

追问2:这三个自然段中还有哪些表示时间短的词语能让我们感受到火烧云变化的速度很快? (过了两三秒钟、一转眼)

追问3:这么快的变化速度,能用一个词语概括一下吗?(千变万化、瞬息万变、变化多......

3.指名朗读第四至六自然段,提问:这三个自然段都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4.师生合作读:老师现在和同学们一起合作读书,请大家注意看屏幕,我提示你们读。 全体:一开始出现了什么动物?(生读)这匹马长什么样子呢?(生读)后来这匹马怎么样了?(生读) 

男生:忽然又来了什么动物呢?那条狗长什么样子呢?后来呢?  女生:接着又来了什么动物呢?大狮子长什么样子呢?后来呢? 

聪明的同学一定发现了文章藏着的奥秘。刚才我们读了这三段,作者都是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要点:都是先写某一动物的出现,接着写它的样子变化,最后写消失不见了。 

4)课件出示火烧云形状变化的顺序:出现→样子→变化→消失。

其实火烧云就像一幅幅抽象画,只要你展开丰富的想象,你想什么天空中就有什么。看一下几幅图片,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观察,充分发挥想象,仿造作者的写法,按照它的“出现、样子、变化、消失”这一顺序,用自己的话来描绘美丽的火烧云。

同学们说得太精彩了。老师有一个建议,把这几位同学说的片段,放在作者这3段话的后面,可不可以? 

作者为什么只写了火烧云三种形状的变化,就不写了呢? 

要点:体会三种为什么刚刚好。《西游记》有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三国演义》里有三气周瑜、三顾茅庐;《水浒传》里有三打祝家庄。三在古代就是多,想象写三,刚刚好,留下一些让读者去想象。 

学完了文章的主体部分,你们了解作者萧红的语言特点了吗?让小博士为我们解答一下吧?

(四)体会对火烧云的喜爱。

1.指名读第7自然段,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2.交流体会:

1)抓住“恍恍惚惚”“又像这个又像那个”“什么也不像”体会云的千姿百态。

2)抓住“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体会孩子们对火烧云的喜爱、留恋和不舍之情。

3.拓展训练。

4)交流、评议。

四、深入读文,感悟主题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一定被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千姿百态深深地吸引了吧,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

2.课后请同学们继续搜集一些有关大自然美丽、神奇的图片,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发现自然界的美,懂得欣赏美,并用自己的笔写下来。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